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—鹫峰地震台

时间:2018年4月16日 17:18

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1930年建成的鹫峰地震台,距今已有60年了。

鹫峰地震台位于北京西山鹫峰,它是当年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一个下属机构。当时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,很重视地震地质的研究。1920年甘肃发生大地震,翁文灏曾与王烈、谢家荣等奔赴现场,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过详细的调查。通过那次调查,翁文灏深切感到要加强中国的地震研究,必须建立地震台,并需要有物理学基础的人参加,才能取得更完善的资料。

鹫峰地震台的建台工作,始于1928年。当时北平的一位名律师林行规,同丁文江、翁文灏等地质界人士有很深的交情,且颇热心于科学事业。他得知地质调查所要建立地震台,便主动把他在鹫峰新建别墅旁的一块空地捐给地质调查所,做建地震台之用。与此同时,翁文灏还通过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的介绍,请了李善邦来担任这项研究工作的负责人。

李善邦(1902--1980)是广东兴宁人。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。1929年他应聘之后,先去上海,在徐家汇法国天主教会办的地震台考察和学习了一段时间,随后赴鹫峰地震台任职。1930年初,鹫峰地震台建成,并安装了德国的小型维歇尔式机械地震仪。以后,又从爱沙尼亚订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震仪--伽利清-卫利普式电磁地震仪。

鹫峰地震台从1930年9月 20日开始记录,每月把记录到的震相到达时间编成月报,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。到1937年7月,抗日战争爆发为止,共记录了2472次地震,中间未曾间断。对其中重要的地震,还参考和利用其它地震台交换来的资料,定出震中位置及震源深度等数据,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,编成鹫峰地震研究室专报出版。鹫峰地震台的仪器设备、 管理水平及记录质量等,都已达到了当时的世界一流水平。加之鹫峰台地处在亚洲地震台站较少的地区,所以观测结果及研究报告很受世界同行的重视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鹫峰地震台被迫停止工作。地震台的伽利清-卫利普式电磁地震仪拆卸后运到燕京大学存放,维歇尔式机械地震仪因不便拆运,留在鹫峰。抗战期间,李善邦、秦馨菱、贾连亨等鹫峰地震台的工作人员都相继离去,原鹫峰地震台的房屋则被抗日游击队作为指挥部之用。鹫峰地震台的历史,从此告终。

地震速报APP下载 地震防震减灾科普交流群 关注地震速报微信公众号